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小家电 小家电

海尔老总砸冰箱的故事_海尔老总砸冰箱的故事感悟

佚名 2024-04-25 人已围观

简介海尔老总砸冰箱的故事_海尔老总砸冰箱的故事感悟我很了解海尔老总砸冰箱的故事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1.2021现代诚信小故事5篇2.海尔砸冰箱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启发?2021现代诚信小故事5篇让我们将诚信的种子播撒在心田,用诚信的理念,诚信的具体实践辛勤浇灌,努力耕耘,让诚信之花绚丽绽放!

海尔老总砸冰箱的故事_海尔老总砸冰箱的故事感悟

       我很了解海尔老总砸冰箱的故事这个话题,并且可以为您提供一系列的信息和建议。请告诉我您需要了解什么。

1.2021现代诚信小故事5篇

2.海尔砸冰箱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启发?

海尔老总砸冰箱的故事_海尔老总砸冰箱的故事感悟

2021现代诚信小故事5篇

        让我们将诚信的种子播撒在心田,用诚信的理念,诚信的具体实践辛勤浇灌,努力耕耘,让诚信之花绚丽绽放!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代诚信小 故事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现代诚信小故事1

        诚信,就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在哪儿都能展现它的美丽;诚信,就像一股永不干涸的清泉,无论是谁,只要得到它,无不赞赏它的甘甜。有了诚信,中华文明古国的地位才更加牢靠,人民的脚步才更加铿锵有力。

        诚,即诚实,真诚;信,即守信,讲信用。诚信经营的海尔人就是一个典例。张瑞敏是海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来买冰箱,居然发现冰箱有很多的问题,但还是勉强买了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检查冰箱,结果发现400多台冰箱有76台存在问题。员工建议,这些冰箱干脆便宜点卖给职工算了,也不影响使用。张总却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砸了第一锤,很多员工当时就流下了眼泪。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张瑞敏多次主持与讨论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也正是因为不懈的坚持,三年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的奖牌。

        古人曰:“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海尔人砸冰箱,向我们呈现了真诚到永远的品质。诚信,能使人获取信任,加速自己的发展,相反,不讲诚信,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很多企业就是因为不讲诚信,声望大跌,得不到客户的信任,公司时刻面临倒闭的危机。

        我的爸爸也是一位讲诚信的人,说过的事一定会做到,承诺过的事一定会兑现诺言。同时,爸爸也是一个诚实的人。一次,爸爸开车时,因为路窄,不小心将一辆车的车门划破了,尽管当时没有人看见,但爸爸还是记下了车牌号,并通过多种方式联络到了车主,进行了真诚的道歉和赔偿。虽然这只是一次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它体现了爸爸的诚实、讲信用的品质,也正是因为这个品质,使爸爸得到了车主的宽容与赞赏,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啊!

        生命因诚信而美丽,品德因诚信而高尚,世界因诚信而精彩。请将诚信的种子播撒于心田,让诚信的精神与我们同行!

        现代诚信小故事2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人类交往的基石,一旦失去了诚信,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树木失去了主根,鱼儿失去了尾巴……没有了诚信,这个世界,就会乱成一套。

        诚信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诚信?

        诚信是由“诚”、“信”两个字组成的。“诚”指诚实、真诚,不弄虚作假;“信”指守信,讲信用,诚恳待人。诚信就是要求我们待人处事要真实诚恳,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要拆一个亭子,但他答应了孩子,等孩子从学校回来再拆。可是,等孩子走后,工人们很快就将亭子拆掉了。孩子回来后,发现亭子不见了,很不开心,爸爸知道后,又请工人将亭子再造一遍,把孩子叫来后,对工人说:“现在,请你们把它拆掉。”

        这位父亲,他并不富有,但是却在孩子面前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一次,我找朋友借了一本书,真的是爱不释手。看完之后,都舍不得还给她了。正好,她又搬到外地去了,我完全可以不还给她,占为己有,可经过我的反复思考,最后还是决定还给她,给她寄了过去。妈妈知道后,夸我是个诚信的好孩子。

        花可以不结果,但不可以失去色彩;人可以不得志,但不可以失去诚信。是啊,人人希望诚信,人人需要诚信,人人播种诚信,人人收获诚信!生命因诚信而高尚,生命因诚信而精彩;世界因诚信而和谐,世界因诚信而美好!诚信如此珍贵,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与诚信携手同行,与诚信共同成长!

        现代诚信小故事3

        诚信,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人无信则不立,没有诚信就活不下去,诚信是金等都是人们对诚信的评价和赞美。

        什么是诚信?诚,就是真诚,诚实;信就是守承诺,讲信用,总之,就是言行必到。

        秦朝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都是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的一句承诺。这就是“一诺千金”这个 成语 的由来。后来季布得罪了皇帝,被悬赏捉拿。他的一个朋友不仅没有被金钱迷惑,还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他.看来,一个人如果诚实守信不仅得到人家的尊重,而且还能获得最真挚的友谊。反之,要是贪图一时的小便宜而失信于人时候,最后还是苦了自己。

        《郁离子》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大呼救,有一个渔夫闻声赶来。商人说:“你要是能救我,我就给你100两金子”渔夫把商人救上岸后,商人却不认账了,只给了10两金子。商人第二次经过这条河的时候船又沉了,这次渔夫没有救他。因为他是一个不守诚信的人。

        中华上下五千年,五千年后的今天,有人因为诚实守信被人们尊重,也有些人失去做人的道德,去抢劫、去诈骗,做一些坏事。我想,一个人,除了金钱,更重要的是还要有良心和诚信。社会就像一座大厦,我们每个人都只是这座大厦里的一块砖,一粒沙,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诚信,就像大厦里的转块和沙子缺乏凝聚力,会有那么一天,大厦坍塌,也就是社会瘫痪的时候,当人们明白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时候,为时已晚。所以,让我们去接受诚信,用诚信让自己的心灵充满阳光吧。做一个诚信的中国人!

        现代诚信小故事4

        诚信是一把散沙,放了手,终究会掉,不放手,永远存在;诚信是一张纸,有的纸,坚不可摧,有的纸,一戳就破;诚信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让我们收获一次又一次的友谊,享受一次又一次的美好时光。

        诚信,从字面上来看是诚实守信的意思。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的内心是善是恶,关键在于这个人是否遵守约定,是否将诚信能够表现的淋漓尽致。

        诚信一般分为两种:以诚信待事和以诚信待人。生活中不做有违背诚信的事,才能够做一个以诚相待的人,才能做一个让人信任的人。

        以诚信待事,用自己的力量去办自己答应的事,将自己所答应的事做到最好,完成到最棒,尽力达到他人想要的效果。对每件事都报以认真的态度。

        以诚信待人,对他人抱有真心的态度,处处为他人着想,处处为他人的利益着想。生活中做到不撒谎,以最真诚的态度对待我们所交往的人,做一个能让他人信任的人,做一个能让他人依赖的人 。

        诚信就像一场刚下过的雨,散布在每个角落里,无处不在。是诚信造就了一个充满爱和和谐的大家族,让我们在集体中更好地展现自己。诚信关系着我们的生活,是否讲究诚信是掌握我们人生命运的关键。做一个讲究诚信的人,做一个让人信任的人。

        让我们真诚的对待他人,用最美的语言和实际行动来告诉他人:我是讲究诚信的人!

        现代诚信小故事5

        我们家开了一个快餐店,爸爸妈妈都是比较讲诚信的人,生意然红火。

        每天到我们家吃饭的人络绎不绝,但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那位皮肤黝黑、衣着朴素的民工叔叔。

        记得那是暑假的一天夜里,天下着大雨。爸爸妈妈刚把小店收拾干净,准备关门休息。这时,又来了一位顾客,只听他说:“老板,你们这里还做饭吗?”“都十点了,我们要休息了”我早就困了,还没等大人开口,便嚷了一句。妈妈瞪了我一眼,然后迎上去笑眯眯地说:“怎么不做呢?我们就是为了顾客方便嘛!大哥,您先坐这喝点茶,饭一会就好。”边说边给叔叔倒茶,爸爸也赶快又走进厨房开始忙活了。我仔细打量起这位陌生的叔叔:只见他皮肤黝黑、衣着朴素,一双黄球鞋沾满了泥巴,裤子也湿到了膝盖处,上面还溅了许多混凝土料。也许是看到地面已收拾干净,他坐在那儿显得有些不自在。

        不一会儿,一碗热腾腾的面便端了上来,叔叔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两三分钟功夫竟吃了个精光,边抹嘴边说:“谢谢大哥大嫂,耽误您们休息了。多少钱?”说着便去掏口袋。谁知手刚插入口袋,脸刷一下子全红了,然后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大妹子,您看我这记性,咋忘记带钱了,要不我先把手机压这儿,一会再给你送来吧?”妈妈却若无其事地说:“没关系,手机您还拿着,都快十一点了,肯定家人也等急了。改天有空再送吧,不必客气!”说着还亲自把叔叔送出了店门。

        爸爸妈妈送走了叔叔,我还嘟囔了一句:“看,瞎忙活了吧!”谁知爸爸竟严肃的说:“孩子,做生意不能只图财。要做一个有爱心且服务人民的人!”听了爸爸那语重心长的话,我低下了头……

        第二天一大早叔叔果然把钱送来了,怀里还抱了一个大西瓜,进门就说:“这是俺自家地里产的,您们尝尝!”妈妈要给叔叔掏钱,可他却扔下钱就走了。

        爸爸妈妈讲诚信,得到人们的认可。我也要向爸爸妈妈以及叔叔这样的人学习,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学生。

        2021现代诚信小故事5篇相关 文章 :

        ★ 2021诚信的简短小故事

        ★ 诚信现代故事五篇大全

        ★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合集5篇

        ★ 当代诚信故事事例五篇

        ★ 关于诚信简短故事

        ★ 有关诚信当代故事事例

        ★ 关于现代诚信故事5篇

        ★ 2021诚信的感人故事事例

        ★ 关于诚信的简短小故事5篇

        ★ 关于诚信故事现代五篇

海尔砸冰箱给我们的是什么样的启发?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海尔产品畅销国内外,那么大家了解海尔CEO张瑞敏的经典创业故事吗,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海尔CEO张瑞敏的经典创业故事在张瑞敏的创业路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特别值得创业人士尤其是年轻人的学习和借鉴。

经典故事一:砸冰箱

        1985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于是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有缺陷的冰箱还有76台!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听闻此言,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那时候别说“毁”东西,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大家“心疼”啊!当时,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

        但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我们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否则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以是760台、7600台……所以必须实行强制,必须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张瑞敏选择了不变初衷!

        结果,就是一柄大锤,伴随着那阵阵巨响,真正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从此,在家电行业,海尔人砸毁76台有缺陷冰箱的故事就传开了!至于那把著名的大锤,已经收入国家历史博物馆。张瑞敏有着严格的产品质量意识,只有严格要求,企业才能朝着正规的方向迈进。

经典故事二: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1995年7月,青岛市政府决定把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红星电器本来和海尔一样在青岛市是重点企业,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在海尔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时,红星电器却亏损1亿多元,资不抵债。

        此时,在张瑞敏面前摆着一个艰巨任务:如何操作?如何发展?于是,张瑞敏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红星电器失败于何处?是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员工问题?而他认为:“红星的失败,不是少技术,也不是少资金,更不是员工不好,关键是管理不到位,职工凝聚力差,缺乏将现有生产要素有效组合的灵魂。而海尔员工、干部有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形成了海尔文化。因此,我们当前的紧迫工作就是将海尔文化输入到红星。只要思想认识一致了,统一了,一切都好办。文化是企业灵魂,无形资产可盘活有形资产,红星必然重生。”

        海尔经受住了这个文化兼并成败的考验。在划归第二天,杨绵绵就率领企业文化、资产管理等五大中心的管理人员进驻红星,实施“文化先行”的管理理念。随后,张瑞敏又到红星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上推心置腹地讲述自己的管理心得体会。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目标是2~3年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品牌,最终是国际名牌。

        三个月之后,企业扭亏为盈,现在,海尔洗衣机已经成为全球洗衣机第一品牌和第一制造商。

        1998年3月,“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张瑞敏应邀去哈佛讲这一课,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却能够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是企业发展当之无愧的风向标。

经典故事三:在美国建厂

        1999年,张瑞敏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生产家电。一石击起千层浪。国内很多人认为海尔是在盲目扩张,而为其担忧,甚至不少人明确对此持批评态度。人们批评的依据,就是美国的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劣势在于人力成本高而且市场饱和,去美国无异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有本杂志以《提醒张瑞敏》为题,为海尔在美国建厂的前景担忧。

        可是,海尔决策层却像“下雨打伞”一样认为去美国办厂是理所当然的事。“到美国建厂有风险;但是不到美国建厂是否就没有风险?!”海尔人要在风险中抓机遇。

        当然,敢于冒风险不等于没有预防风险的措施。在这方面,海尔做了充足预算:在市场方面,海尔的理念是“先有市场,再建工厂”。当时的海尔向美国出口冰箱已经达到50万台,而实际上达到29万台,就可达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

        在成本上,美国劳动力年薪2.5万美元,中美两地工薪差别达到8~10倍。但海尔进一步分析后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一是中国低工薪优势其实完全被运费抵消了,而且今后运费有走高的趋势。二是在美国建厂还可以就地收集信息,就地技术开发。三是可以节省从中国到美国集装箱运输时间30天,另外又节省从接订单到生产的30天,这对生产需求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四是“美国制造”的标签是个卖点,对美国零售商很有吸引力,可以平等地与美国企业竞争,其优势是很大的。

        如今在美国,年轻一代都知道海尔是一个很好的家电品牌,已经不知道它是来自中国的品牌,海尔品牌正在成为美国本土的品牌。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起航,海尔的国际化行动已毫无疑问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领航者。

经典故事四:砸仓库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开始了,但在中国市场,当时还没有蔓延到实体经济来,至少在家电市场还看不出这种迹象。尽管如此,当时的海尔正在张瑞敏的主导下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型,从以企业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2008年8月28日,海尔历史上又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张瑞敏再一次举起他那把“大锤”,这一次,他要砸的不是冰箱,而是仓库。

        当张瑞敏及海尔决策层提出要取消DC库(海尔在各工贸公司设立的物流仓库)的时候,整个市场的人员都炸锅了。市场人员直接说:这是不可能的',现在市场形势那么差,有仓库都未必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更别说取消仓库了。要是取消仓库的话,销售肯定要大幅下降。

        客户的反应也非常大。一位海尔的老客户、也是大客户给海尔反映:“你们要取消仓库,大方向我们认可,但你们这样做是违约的。”因为按照经销合同,客户是在当地的海尔仓库提货。现在没了仓库,给客户造成了交货不及时的麻烦。

        张瑞敏和他的决策层顶住压力,做法是:卖不出去就停下来,停下来怎么办?停下来倒逼企业内部的体系。为了不让变革的成本影响到客户,海尔改变了自己的供应链流程,周下单、下周单,按单生产。虽然没有仓库了,但通过订单模式和流程的变革,海尔把货放在公路上,放在集装箱上,实现即需即供。

        国庆节之后,金融危机明显波及到中国市场,市场零售大幅下滑,行业的库存大幅上升,而海尔的库存处理得恰到好处。张瑞敏是有着长远目光、真知灼见的高手,他对行业动向的掌握敦促使他不得不顶住压力,砸掉仓库以应对随之即来的“金融危机”。他的这种决断力和勇气是常人难以达到的。

        2014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2007亿元。根据世界权威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Euromonitor)发布2014年全球大型家用电器调查数据显示,海尔大型家电零售量第六次蝉联全球第一,并首次突破两位数的市场份额增长。2015年初,“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发布,海尔集团位居家电行业榜首。张瑞敏认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

       ZL:加油啊`! 一 海尔管理三步曲“三步曲”现象在海尔管理的每一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本文拟选择质量管理、市场创新、营销创新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质量管理三步曲第一步:提出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理念的提出是容易的,但是,让员工接受、认同,最后变成自己的理念,则是一个过程。一开始。许多职工并不能真正理解,更难自觉接受。所以,产品质量不稳定,客户投诉不断。1986年,有一次投产的1000台电冰箱,就检查出76台不合格。面对这些不合格品,许多人提出,便宜一点,卖给职工……张瑞敏强烈意识到,企业提出的质量理念,大部分员工还远远没有树立起来,而理念问题解决不了,只靠事后检验,是不可能提高质量的。于是,张瑞敏果断迈出了—— 第二步:推出“砸冰箱”事件 许多人都非常熟悉“砸冰箱”事件,但是对“砸冰箱”之后发生的事,却知之甚少。当员工们含泪看着张瑞敏总裁亲自带头把有缺陷的76台电冰箱砸碎之后,内心受到的震动是可想而知的,人们对“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与记忆,对“品牌”与“饭碗”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切身的感受。但是,张瑞敏并没有就此而止,也没有把管理停留在“对责任人进行经济惩罚”这一传统手段上,他要充分利用这一事件,将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一员工的心里,在将理念外化为制度,构造成机制。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张瑞敏发动和主持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的主题却非常集中:“我这个岗位有质量隐患吗?我的工作会对质量造成什么影响?我的工作会影响谁?谁的工作会影响我?从我做起,应该如何提高质量?”在讨论中,大家相互启发,相互提醒,更多则是深刻的内省与反思。于是,“产品质量零缺陷”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于是人们开始了理性的思考:怎样才能使“零缺陷”得到机制的保证?于是他们又走出了关键的——

       今天关于“海尔老总砸冰箱的故事”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海尔老总砸冰箱的故事”,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